<progress id="999rj"></progress>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陳凱:全方位發展香港金融科技
    2022-10-06 19:40 文章來自:信報財經新聞 收藏(0) 閱讀(18642) 評論(0)

    作者:陳凱,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安永中國主席

    來源:《信報財經新聞》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角色和重要功能定位,支持香港一如既往推進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續發展,并建設和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擁有發展成熟、交投活躍、參與者眾的金融市場,亦是唯一能夠連接內地龐大市場的國際城市,而且具備優厚條件發展成為金融科技(FinTech)的亞太區樞紐,把傳統金融服務擴大至孕育金融科技、創新服務的國際中心,這將會是香港未來數十年持續發展的新亮點。

    當前亞太區內多個城市對金融科技發展的投入積極進取,香港面對這些競爭不容忽視。香港的金融監管體制在不同領域分屬不同機構獨立運作,有業界反映于港研發金融科技項目在籌備和合規方面所需的成本和時間較多,加上近年人才短缺,兩者都削弱了本地發展金融科技項目的競爭力。

    設跨界別監管沙盒滿足需

    目前香港的金融監管架構,是按資產類別或活動性質分別交由金管局、證監會、保監局監管。就金融科技項目而言,并未有特定的監管架構及相關法規。隨著科技應用的普及,未來將會有相當數量跨監管界別的數字化新金融服務產生,現行法規可能存在監管缺失或規則的沖突,影響未來數字金融發展的創新,因此需要在監管架構上有相關協調制度的支持和創新。

    金管局、證監會及保監局亦已分別推出沙盒,讓金融機構及其科技伙伴可在毋須完全符合監管規定的環境下,試行金融科技項目,以便對新產品作出修改,減低開發成本。建議香港推動各金融監管機構聯同創科署,推出「跨界別金融科技產品監管沙盒」,滿足市場對金融創新的日益需求。

    消費者或會發現,香港的金融服務在過去2至3年因為「疫情所迫」的緣故,加速了金融的數字化應用。例如,疫情爆發初期的社交距離措施令保險代理不能面見客戶銷售,因此與監管機構商討后,「遙距投?!箲\而生。香港的金融監管需要具前瞻性,與服務供應商和市場參與者走在消費者前面,如此定能令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領先同儕。

    為鼓勵更多創新項目在港落地,香港需要為數字金融發展制定一套全面的戰略定位和相關架構,為有意投入金融創新的投資者及金融機構提供「一站式」平臺,便利投資者、創業公司、科技研發、人才引進更有針對性,令投入更有效率,節省金融與科技結合產生效能所需的時間和成本。

    教育公眾打造數字化社

    香港要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僅僅發展技術并不足夠,金融科技的本質是應用,需要與消費者的生活結合。根據《安永環球金融科技應用指數》(EY Global FinTech Adoption Index)報告,香港、新加坡和南韓的金融科技應用率約為67%,中國內地則領先亞太區各地,達到87%。內地消費者對金融科技應用的接受程度遙遙領先。

    在應用及普及層面,香港更需要推動公共金融科技教育,為未來打造數字化社會。例如增加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演繹數字生活的日常,方便大眾認識和了解。此外,更可以讓市民認識數據保護與電子支付的生態系統運作,以免大家停留在害怕泄露隱私的起始階段。又例如向大眾講解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可遍及跨境支付、貿易、理財,加快核實金融交易,提高透明度,創造經濟和社會價值。

    香港最大優勢是其國際化和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但我們要解決金融科技人才缺口的問題,其中之一是把人才和城市長遠發展對應起來,技術人才的創意和投入需要生態系統支撐,即社會對新事物的接受和應用。技術人才能夠為其新研發成果找到本地市場,快速獲得市場反應,會大大提高人才留港發展的吸引力。因此,需要加快普及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利用大灣區開放程度高、經濟活力強的優勢,以及建設「跨境理財通」的基礎,為金融創新、金融發展締造更大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事實上,香港與大灣區內各城市都擁有各自優勢,加強合作可以達致強強聯手的效果。香港作為悠久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法治、知識產權、研發能力方面都較能吸引外國資金投資,而深圳則擁有雄厚的應用研發能力和經驗、具競爭力的營運成本。香港應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融合和協作,結合眾城實力,吸引海外資金和人才,共同打造國際創科樞紐。

    數字資產、金融科技、金融創新是未來發展趨勢,香港應以更包容的態度接受新業態發展,充分發揮包容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不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引诱我的爆乳丰满老师